在老师帮助下,留守儿童通过QQ与父母视频聊天。 记者 李文科摄
华龙网5月29日20时48分讯(记者 任思聪)通过QQ与远在异地的父母聊天,用网络上一堂语文课、轻刷校卡就能和爸妈报平安……今年内,重庆百所偏远山区小学有望实现“信息化教学”。届时,通过互联网,山里娃也能与城里孩子享受同样的网络教学资源。
过去:二年级的学生 不知公共汽车为何物
今日,由市教委和市通信管理局联合主办,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华龙网承办的中国电信“点亮村小”工程启动仪式,在丰都县暨龙镇乌羊坝小学举行。这所近七成都是留守儿童的小学,终于结束了“无网时代”。
翻山越岭,并非如歌词里那般“浪漫”。穿过层叠山峦,5个多小时车程,华龙网记者来到乌羊坝小学。校长周万俸告诉记者,学校一共有112名学生,一个年级一个班,共五个年级。教导主任胡乾妮说,没有网络和图书,这里讯息闭塞,二年级的学生,甚至不认识公共汽车。
“同学们,这是什么车?”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胡老师指着课本上一张图片提问,上边画着一辆公共汽车。孩子们愣愣地望着老师,答不上来。胡老师告诉华龙网记者,二年级共有30名学生,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到过丰都县城,这也是他们去过的最远地方。
除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授课方式外,乌羊坝小学也在尝试做“远程教学”。不过,方式只有两种:老师用光盘播放教学录像,或者到县城用U盘拷回教学资料。
现在:山里娃有了数字课堂 年内百所村小将“信息化”
从今日开始,这些都逐渐走入历史。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为乌羊坝小学搭设了光缆线路,联想集团捐献一批扬天电脑和打印机。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向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了网络设备。
接通网络,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有了哪些改变?华龙网记者看到,乌羊坝小学的学生每人拥有一张编号校牌。只需在“翼机通”上轻刷校牌,机器就能读取学生资料,从而自动拨通父母电话。通过刷卡,“翼机通”还能记录学生上下学的时间,并通过短信发送给家长。
在学校另一间多媒体教室,孩子们有了“电子课本”。原来,学校每门学科的课本都已纳入机器,老师只需打开显示屏,通过遥控器就能为“电子课本”翻页,如此实现了电子教学。在学校二楼“留守儿童聊天室”,孩子们也能在老师帮助下,登录QQ与远在异地打工的父母视频聊天。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山里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中国电信重庆公司总经理汤淇表示,今年内,重庆至少百所以上未通宽带的偏远山区小学,都有望“信息化”。通过光纤宽带、3G通讯、“云计算”等手段,山里孩子也将拥有“信息化学校”。
“电子课本”新颖生动,乌羊坝小学的孩子们学得很认真。 记者李文科 摄
轻刷校牌,孩子们就能与远在异地的父母打电话。 记者 李文科摄